今年主要工作任务 民生篇>>>
布局:发展沿海产业“大动脉”
抓紧编制完成沿海产业带实施规划和专项规划,努力在产业功能区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瓯江口区域要继续加快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港口资源开发,抓好重大项目的跟踪落实,开工建设半岛起步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要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产出效能,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进沿海快速通道建设,开工建设龙湾南段,争取建成瑞安段一期,积极做好乐清、平阳、苍南段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连段成线”,使之成为带动温州沿海地区整体发展的“大动脉”。
提升: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改造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攻关,积极推进基础装备创新、产品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深入实施“百龙计划”,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发展成长型中小企业。抓好产业链的整合提升,着力提高基础配套产业发展水平。依托现有发展基础,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能源电力、石化工业、船舶制造等临港产业。充分发挥项目对产业优化升级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四大百项”建设,确保完成工业性投入315亿元。
减排:重点污染源监控率超60%
巩固提升“一江二业十六区”整治成果,深化合成革、化工等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建立健全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加大截污纳管力度,切实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健全环保在线监控体系,全市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覆盖率达到60%以上。抓好固体废物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加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抓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
农业:确保90万吨粮食生产能力
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确保财政支农资金、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和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增量明显高于上年。加强对种粮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的扶持和服务,有效防止耕地抛荒,确保全市25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90万吨粮食生产能力。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计划培训11万人次。组织开展新一轮“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创建全面小康示范村25个,完成村庄整治600个。
民生篇>>>
教育:专项资金增至6000万元
从今年开始,市政府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由每年3000万元增加到6000万元,各县(市、区)政府也要相应增加投入。科学调整校网布局,启动建设100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改造100所农村薄弱学校。加强旧城改造和城市新区校网配套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支持校企合作办学,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建30所重点品牌职业学校,启动建设温州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就业:帮助1.5万人重新上岗
积极引导社会就业观念转变,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高度关注城镇“零就业”家庭,帮助1.5万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力争农村低保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实现就业达到50%以上。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全面实施《劳动合同法》,推动各类企业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构建规范和谐的劳动关系。
社保:新增6万被征地农民参保
积极推行“五费合征”,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参保率达到60%以上。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实现当年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并逐步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新增参保人数6万以上。继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新增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0万。建立市区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和企业职工医疗门诊统筹等制度。
医疗:市区80%社区有卫生中心
抓好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乡镇卫生院建设,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80%,各县(市)争取达到40%。积极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探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加强全科医护人员和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安排30家县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落实200名市级医院医生支援基层卫生院所。建成市二医住院楼,加快温州医学院附一院迁建,启动建设市妇幼保健大楼、市育英儿童医院医疗病房综合楼,支持各县(市、区)骨干医院加快发展。
文化:建成大剧院文化宫等
设立优秀历史文化保护发展专项资金,重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抢救和保护工作。实施文化精品战略,积极打造戏曲、歌舞、书画等特色文化品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温州大剧院、工人文化宫,加快县(市、区)“两馆一站”建设,启动建设3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推进数字电影进农村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塘河:4年内基本清除“黑臭”
全面整治温瑞塘河是广大市民的多年夙愿,也是本届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必须全力以赴,务求必胜,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今年要集中力量打好重点污染源整治、截污纳管、垃圾清理、拆违清障等硬仗,同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四年内基本消除河道“黑臭”现象奠定坚实基矗
住房:市区新建70万平米安置房
加快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市区新开工安置房70万平方米,竣工1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20万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对象300户;进一步扩大城乡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加快城区防洪堤建设,续建3.4公里,闭合1.3公里。
物价:落实动态补助办法
物价问题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缓解物价上涨压力。健全价格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及时准确发布市场信息,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防止物价出现大的波动。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打击物价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和落实低收入群众的动态补助办法,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确保低收入群众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治安:严打黑恶势力犯罪
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努力建设“平安温州”。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和黑恶势力犯罪,深入开展以反“两抢一盗”为重点的“民安工程”,有效降低刑事犯罪发案率,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一组数字见证一年成果
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3%;财政总收入293.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7亿元,分别增长21.6%和21.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7亿元,增长14.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6.5亿元,增长16.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591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分别增长8.4%和9.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3%(未完成4.4%的年度目标),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5.1%和3.7%。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坚持以增量促调整,完成工业性投资282.1亿元,建成重点工业项目492个。全力推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20个,新增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7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20%。深化品牌培育工作,新增中国名牌产品6个、中国驰名商标51个、国家免检产品23个。商贸、物流、金融、信息等服务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2.5%。
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明显
开展“双百攻坚”活动,完成重点建设投资301亿元,增长18.8%。甬台温铁路、温福铁路、绕城高速公路北线等工程建设加快,状元岙港区一期码头主体工程建成;市域“五条通道”建设加快推进,飞云江三桥主桥合龙,瓯南大桥、58省道建成通车。持续开展电网攻坚,一批重要输变电设施建成投运,新增输变电容量300万千伏安。楠溪江引供水工程开工建设,洞头陆域引供水工程进展顺利,新增大网供水11万人,解决25.7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加强以“515”防洪保安工程为重点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28项重点水利项目完成投资13.1亿元,21个重点标准渔港全面启动建设。
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进
电镀业整治成果得到巩固,平阳水头制革业整治通过省级验收;合成革、不锈钢拉管、拉丝等行业污染整治取得明显成效,16个市级环境严管区顺利“摘帽”。编制实施温瑞塘河综合整治方案,启动重点河段水环境治理。加快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县级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投运;市县两级环境监控中心全面建成,147家重点污染企业实现实时在线监控。
惠农支农政策惠及农村
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对粮食和生猪生产的扶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建成市级特色农产品基地40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9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8家。深化“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新增省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77个、环境整治合格村614个。完成乡村康庄工程2337公里。认真抓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共培训17.3万人次,实现转移就业3.8万人。深入实施“139富民攻坚计划”,大力发展种养业、来料加工和“农家乐”、“渔家乐”,落实“山海协作”项目59个,137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城市建设管理得到加强
加快实施“553”城市提升计划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着力做强做优中心城市。滨江商务区建设力度加大,征地拆迁和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南塘街、朔门街等特色街区改造有序推进。温州生态园建设和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龙湾中心区初具雏形,瓯海中心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力实施“五个一”民生工程,市区安置房竣工181万平方米,交钥匙10353户,建成并交付经济适用房1000套,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对象583户;建成城区防洪堤2公里,闭合2.2公里;瓯海大道东段建成通车,成为城区东西走向的“大动脉”;市区交通环建设扎实推进;建成排污主干管30.7公里。继续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推进市政公用设施维养市场化运作,城市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
教育卫生社保稳步推进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新农村新校园工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改善;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安排5000万元支持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大医院与基层卫生机构结对帮扶,基本配齐乡镇卫生院“新六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参保人数27.3万,新增工伤保险参保人数80.1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3.4%。农村文化建设得到加强,文化精品创作取得新成果。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开展“走进矛盾、破解难题”活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保证了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的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