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人民日报:利率政策凸显各国经济冷热
最令市场不安的“加息”靴子迟迟没有落地,每一次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
近几年历次利率调整走势图
5月6日,央行研究局原副局长景学成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言论称,各国货币政策协调,并不意味着要看美国货币政策动向行事。景学成的言论是作为《人民日报》国际版文章《利率政策凸显各国经济冷热——加息,减息,还是按兵不动,反映了经济复苏不平衡性》中的“点评”出现的。
景学成的职务被 《人民日报》标注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研究员,外媒在转载景学成的话时,将其解读为“央行研究员:中国货币政策无需看美国动向行事”。由此,市场判断中国央行可能会在美国之前启动加息。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景学成是央行研究局原副局长,在央行研究局应已无现职,这可能引起了一些误会。但景学成担任过原央行研究局副局长的经历还是令他的议论引起相当的重视,而《人民日报》上述文章的主旨亦很明确。其导语称,“近期,世界上多个国家中央银行相继宣布新的利率政策,不同国家货币政策走向出现分化。专家认为,是加息或降息还是维持利率水平不变,取决于各国央行对本国经济形势的评估。利率政策的差异是全球经济复苏不同步的自然反映。”
那么景学成此次发言是否表示,央行应该加息了?
“谁说不要加息了?”景学成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时,这样反问。他进一步向记者强调了近期的宏观经济数据,2010年3月,PPI同比上涨5.9%,相比之下,4月PPI增长值如果比3月有所增长,将是PPI连续第5个月上涨,涨幅接近2008年10月水平,与2008年8月10.06%的历史峰值相比,相差3.61%。景学成说:“PPI连续数月高增长,说明经济过热的趋势已经显现。我建议把所有的工具都交给央行,让央行大胆的进行调控。”
此前,一季度GDP和CPI等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后,景学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来说已是时候加息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同比增长11.9%,比上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同时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2%,3月份CPI同比上涨2.4%,环比下降0.7%。
事实上,近日宣布加息的国家多是出于对通胀升温的预期。澳大利亚储备银行4日宣布将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4.5%。4月28日巴西中央银行宣布一次性加息0.75个百分点。印度央行4月20日决定将回购利率和反向回购利率上调25个基点,分别提高至5.25%和3.75%。该行同时还宣布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25个基点至6%。
但显然,新兴国家加息的趋势是否会影响中国政策的制定还未有定论。
“(其他国家)加就加吧,关我们什么事。”国务院参事、央行新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对此未多做评价。
景学成也认为,当前,全球经济略见起色,但复苏的基础仍不稳固,主权债务等风险凸显,全球经济前景错综复杂。各国央行应密切观测、研判经济形势,灵活、审慎实施宏观调控,同时应该提高政策的前瞻性,打好提前量,做宏观调控的“弄潮儿”,而不是市场预期的“跟随者”。
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全球研究部主管李籁思指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正处于紧缩初期,着重使用一些量化措施,如信贷限额以及对购房首付款的调控。由于担心大量资金流入,央行似乎不太愿意提高利率,但即便这样,货币状况也将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紧。
如市场先前预期,欧洲央行于5月6日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于1%不变。
欧央行为欧元区16个成员国的货币政策决策机关,欧元区国家的利率水平在此前的一年一直保持在1%。很多欧洲的观察家认为欧央行在明年才会加息。
长城证券分析师鞠坤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央行维持利率不变的决定显示,相比通货膨胀,其对于希腊债务危机更加担忧。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欧洲央行会继续采取措施以防止希腊债务危机演化成银行业的危机。(每日经济新闻)
机构预测:瑞银预计4月份CPI为2.6% 加息时间点推迟至6月
瑞银表示,房地产调控政策以及近期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已将启动加息周期的时间点推迟到了6月份,而预计今年将加息2-3次。
通货膨胀方面,李晶表示,4月CPI可能会超出3月,大概在2.7%、2.8%左右,PPI已经超出CPI;由于实际存款利率已经是负数,实际贷款利率也比较低,2季度有加息的可能,预计2010全年将加息三次,每次将加息27个基点。
不要奢望中国汇率大涨,也不要奢望中国大幅加息。中国汇率上升是美国货币逻辑中的产物,而资产泡沫下降已经斩断了资产泡沫与信贷的共生链条,使得加息并不那么紧迫。
退一万步说,如果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失败,意味着全球经济生态彻底打破,一身是债浑身是胆的欧美将倒在中国之前。如果中国站在通往地狱的跑步机上,那么欧元区已经在地狱之中,而美国的庞然身躯会成为地狱之盖。
加息已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单纯的货币政策手段。它已被市场认为是采取加息的国家所释放的一个明确的“退市”信号,如果此时本国经济市场活力还没有完全形成,那么,市场过度的恐慌,以及由此引起的投资和消费的萎缩现象,使得原先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救市”组合拳所带来的经济复苏的绩效都会付诸东流。至少今天谁都不能保证政府的退市可以让市场继续保持经济高增长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