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周刊》网站8月9日文章】题:中国梦(作者 扬尼斯·加齐乌尼斯)
中国崛起毫无疑问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经济和政治故事。每个星期都会有新书讲述这种“无法拒绝的”力量东移,“中国是新美国”,以及在不久的将来由中国“统治”这个星球的前景。主流媒体——尤其是商业媒体——讲到中国时都是中国接管世界,《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隔三差五就拿中国焦点做头条。
但中国全球性入侵的报道在内容上都特别简短,尤其是说到中国如何超过或者不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大国的时候。很多故事讲述的是中国为满足对原材料“贪得无厌的渴望”而达成的基础设施项目或协议。与此同时,对关键性经济尺度和更隐秘的力量影响(如文化影响和人道援助)的进一步观察揭露出,尽管中国现在的确足世界大国之一,但中国的影响力是混合而成的,而且经常被美国削弱。
中国与非洲和拉美等地区的贸易呈指数性上升,但仍然没超过美国。美国与这些地区的贸易更为多元化。在亚洲,中国现在是主导性贸易伙伴,不过主要是低端产品,而美国控制着食物链的上层。尽管中国最近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不断壮大,但美国援助和外国直接投资仍然令中国黯然失色,且美国的软实力和军事力量仍然无人可敌。为《东非人报》撰写文章的记者查尔斯·奥博说:“单靠经济力量从来都不足以让一个国家主宰其边界以外之地。”
也许没有哪里能比非洲更能证明这个理论。中国在非洲被视为一个精明的争夺资源的新殖民主义胜利者。无疑中国这些年来在这片大陆上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但美国仍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大陆最大的贸易伙伴,占非洲总贸易额的15%,中国是10%。值得一提的是,非洲并非美国优先考虑的贸易伙伴,只占美国全球贸易的2%。
事实上,中非贸易大部分是中国从5个国家的石油进口,而即使说到石油(中国对这片大陆所作所为的主要驱动力),美国也是遥遥领先。中国进口非洲石油的17%,美国进口29%。
当然,亚洲仍然是中国现在主宰区域贸易的地区。但中国参与的大多数交易都是低端产品生意(中国从更贫穷的国家购买低廉部件和原材料制成出口产品),这种贸易无法培养东南亚国家迫切希望改善技术水平所需的技术转移。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和印尼这样的国家仍然依赖与美国的技术和教育接触。美国仍然是该地区外国直接投资的大头,2009年美国占外国直接投资8.5%,投资额为34亿美元,中国占3.8%,投资额为15亿美元。
在中国经济影响力越来越显著的其他地方——比如说拉美——美国仍然手握更重要的牌。就像很多地区一样,文化和地理障碍导致中国和拉美无法形成更紧密的关系。布鲁金斯学会的拉美专家凯文·凯撒斯·萨莫拉说:“美国和拉美注定会走得更紧密,中国永远无法跟美国争这个。”
而且,人们有问题时仍然习惯向美国求助。乌干达今年夏天发生恐怖袭击爆炸案后,总统穆塞韦尼迅速向美国求助—一尽管此前和华盛顿有口角纠纷,而且和中国关系在巩固。穆塞韦尼得到了价值2400万美元的人力和技术援助。
种种事迹让美国形象更好,且凸显美国在文化、军事、科学和经济领域扮演更好角色的好机会,尤其是对比中国最近在非洲和其他地方的政治风波(比如说中国在非洲建筑工程劣质腐败的名声越来越响以及和亚洲邻国为南中国海而产生的纠纷)。中国崛起迫使美国更敏捷地与世界其他地方再接触,也许带来的是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