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斯坦时报》9月4日文章,原题:中国跟印度有啥问题? 10年前,中国鲜有进入印度的安全意识。今天,在印度年轻一代眼里,中国正逐渐取代巴基斯坦成为印度的死敌。中国决策过程秘而不宣的做法于事无补。正如前外交秘书坎瓦尔·西巴尔所言,“没人能清楚解释中国的行为……”
于是,外界只能猜测北京一举一动背后的动机。以下是四派观点,说明中印为何做不到默契共舞、不踩到对方的脚。
困惑派。印中直至现在才开始逐渐形成针对彼此的连贯政策。印度对华政策的特点是政治上游移不定及长期无动于衷。而中国的政策带有对印度的蔑视。中国仍在琢磨印度的底线在哪里。
印度官员坦承,多年来对华政策往往取决于印度政治家的个人意志。这令两国都感到困惑。中国学者认为,印中关系的基础不太牢固,“军事关系的问题不是现在才有。”
漠视派。中国历来对印度缺少兴趣。在他们眼里,印度是个政治太乱、文化太杂的国家,不够资格成为逐鹿亚洲的对手。结果导致其对印政策着眼于短期考虑。中国为阿鲁纳恰尔(中国藏南地区———编者注)大惊小怪,因为这能迎合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中国对克什米尔问题表达不满,因为这能提升伊斯兰堡的士气。印度或许会上蹿下跳、怒不可遏,却无济于事。
威斯敏斯特大学的迪布耶什·阿南德说:“中国往往忽视印度。没证据显示中国人视印度为对手。中国更多地是把印度视为与敌意外国联手削弱中国的一个麻烦。”
竞争派。近年来,北京开始意识到,说不定哪一天印度会成为竞争对手。印度在经济增长方面正缩小与中国的差距。外交成功,如印美核协议,令中国担心形成一个反华大国同盟。
北京的回应是步步紧逼,提醒印度和世界,亚洲未来只有一个超级大国。所以,无论是在边界、巴基斯坦还是向印度洋投射军力,中国向新德里发出的信息是:最好乖乖听“老大”的话。“中国欲将印度未来可能构成的挑战扼杀在萌芽状态,”夏威夷亚太安全研究中心的莫汉·马里克说。
军事派。众所周知,中国内部对印度最具敌意的是解放军。反之印度对中国最具敌意的也是军方。北京的决策过程不透明,但远非铁板一块。若印度发觉中国变得更咄咄逼人,这可能表明中国军方在发号施令。前调查分析局分析师B·拉曼说:“中国军方认为北京应更坚决地扞卫‘核心利益’。”而印度闯入了解放军认为重要的许多问题,如西藏、巴基斯坦、缅甸和海上安全。▲(作者普拉什玛·帕蒂尔等,汪析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