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刘淑英
3年前,两位老人意外走进我的生活。
2007年6月初的一天,我正在“慈善热线”值班。一阵铃声响起,我拿起电话:“您好!这里是慈善热线。”电话那头传来一个颤巍巍的声音,是一位老先生打来的。他向我述说起来:他们的儿子前几天因突发心脏病离开了人世,悲痛之中,老夫妻俩想起了儿子生前的愿望。两位老人毅然做出决定,将儿子和老人共有的两套住房捐出来,以儿子的名义建造两所希望学校。
听明白了老人的心愿,我为他们的丧子而难过,同时深受感动。当心情稍稍平静下来之后,我觉得有必要去看望他们一次。
几天后,我和刘虹美老师一起来到了位于闵行的两位老人家中。进一步的了解,老人家的故事更深地打动了我。两位接近八旬的老人,曾经有一双儿女。5年前女儿因病故世,儿子陪伴着老人一直未成家。万万没有想到,儿子也会突然离别年迈的双亲。双重的打击瞬间使两位老人失去了生活的重心。现在,能够支撑他们生活下去的力量,就是在有生之年完成儿子的心愿,把两套房子和所有的财产全部捐出来。他们唯一的要求,是能够帮他们料理后事,并经常与他们电话联系或看望他们。面对两位善良的老人,我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我说:其实不管你们是否捐出房子和财产,我也都会尽我所能帮助你们的。
从此,我成了两位老人家的常客,也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在老人的家,我倾听他们的过去,倾听他们的家史,倾听他们那些令人心酸的故事……每当老夫妻告诉我:他们已不再哭了,他们每天在互相鼓励,要坚强地生活下去,要完成儿子的心愿……我就意识到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责任:我应该成为他们晚年生活的拐杖。我对他们说:“你们就把我当女儿吧!应该我做的我一定会做到。”这样,每隔二三天与老夫妻通一次电话,每隔两个星期上门看望他们一次,成了我的“规矩”和习惯。
前些日子,老阿姨生病住院,我基本上每天去医院看望。老人常常拉着我的手说:“你就像我的女儿一样,没有你,我们两人活不到今天。”而仍令我焦急的是,老人的心愿还没有实现。老人要卖的房子离老人的住处比较远,他们年迈不能去,我就去中介联系挂了牌。几个月后,房子终于有了买主,我又带着老人办理了所有的卖房手续。随后,两位老人来到市慈善基金会,庄重地捐出现金40万元。在此期间,我已通过相关组织找到了一所位于陕北秦岭山区的一所小学。为了对得起两位老人的这片心意,我于2008年底和2009年6月两次来这所学校。当学校的扩建工程竣工时,我特意准备了很多书包和文具盒参加了这个“希望仪式”。当我将拍摄的新校舍及同学们幸福欢快的照片呈现在两位老人面前时,二老看着看着竟泪流满面。此后,他们经常用这些照片告慰儿子的在天之灵。
现在,两位省吃俭用的老人又准备实现下一个计划:再捐出200万元,建造一所希望中学。这个新的希望,已经成为支撑老人生活下去的新的信心和力量。我又一次对他们承诺:我一定会帮助你们完成这一心愿,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
3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3年中,我已经成为老夫妻的“女儿”,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两位历经人生磨难老人的无私大爱让我感动,让我与他们结缘,为了两位老人的这份大爱,我的承诺永久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