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8日 吉林省永吉县最大水毁安置小区正式交付使用。这是10月28日拍摄的永安新区揭牌仪式。当日,吉林永吉县面积最大的安置小区——永安新区竣工交付使用,这标志着吉林省水毁房屋重建工程已基本完成。 新华社记者 齐海山 摄
新华网长春10月29日电(记者齐海山 周万鹏)7月2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让吉林省永吉县一片汪洋,全县80%的房屋过水,1041户房屋倒塌。
8月10日,洪水乍退,泥泞依旧,一片新居的蓝图已然绘就,总面积17.2万平方米的住宅新区——永安新区开工建设。到10月28日,当年的建设任务6.035万平方米、14栋住宅楼历时79天竣工投入使用。992户受灾群众欢欣雀跃,携妻将子,看新房、谋装修,准备上冻前尽快搬进新居。
“能提前一天就提前一天,保工期还要保质量,暖房子更是好房子,决不能让受灾群众挨冻!”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不时对各地的建设组织者提出这样的要求。为了对受灾群众的那个温暖承诺,吉林省各地党委政府把灾后水毁房屋的安置工作作为灾后重建的重中之重,早规划、早设计、昼夜施工,用不到80天的时间,克服雨水多、用工荒等困难,创造了房屋建设的奇迹。
速度迎来了笑脸,也迎来了受灾群众的由衷感激,一句句“感谢党和政府”的话语脱口而出,夺眶的泪水也一改受灾时的无奈与无助,信心和感激在泪珠中显示出了坚强。“党恩如山”“共产党好”写在了红红的纸上,贴在了新居的门上,也深深地烙在受灾群众的心上。
挑灯夜战,两天一层楼,为的就是让受灾群众早安心
吉林省永吉县前二道乡建起了全乡最好的一个小区——金丰小区,8月15日动工建设,10栋楼、3.866万平方米,在不到75天的时间里绿化、广场、围墙全部建成,房屋内的煤气罐、抽油烟机等设施一应俱全。
“受灾群众搬进来就能住!”新居承建单位吉林市平南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邹爱民说,“这是我们公司成立以来建设速度最快的一个项目,施工人员最多的时候能达到1600多人,工人们分两班倒,昼夜施工,大家心里都有这么一个信念,践行国家和政府对受灾群众的承诺,用献爱心的动力去建设。”
“道路不畅,运料车司机不愿意来,我们就多给司机费用,鼓励他们给我们这里运料。尽管公司建设成本增加了,但能让受灾群众尽快住进我们亲手建设的安置小区,我们公司上下都义无反顾。”邹爱军说。
由于吉林省受特大洪涝灾害的冲击和影响比较严重,灾后恢复重建的任务十分繁重。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要求,抗洪精神不仅体现在抗洪抢险救灾过程中,也要体现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中,使之成为全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的不竭动力源泉。
10月28日投入使用的永吉县安置小区——永安新区,可安置992户受灾群众的14栋楼,8月10日开始征地和拆迁工作,10月28日交付使用。该工程有四家建筑公司施工,昼夜不停,在入冬前抢出了时间,也为受灾群众赢得了温暖。
永安新区建筑商之一的永发建筑公司董事长解在东主动请缨参加永安新区的建设。“我把城市内其他三个建筑项目全部停工,把工人、设备、材料全部调到这里来建设,并连夜组织300多人进行场地整理和施工准备,地基起来以后,两天一层楼的速度,用了23天就完成了主体封闭,大家都很惊讶。我们搞建设项目10多年了,从来没有这么快的速度,质量还特别好。”解在东说。
北方冬来早,承诺易下,践诺时紧,留给吉林省受灾地区各级政府的只有不足百日的时间。这就意味着,要实现对受灾群众的承诺,必须像百米赛跑一样,起步就是冲刺。吉林省各级党员干部就是靠这样的冲刺精神,科学安排资源,利用70多天的时间践行这个庄严的承诺。新居起,百姓安,受灾群众搬家时热闹的鞭炮声和阴霾刚退的笑脸,就是对各级政府的最好回报。
牢记党委、政府的重托 奋战80天创奇迹
洪水留给灾区的是断壁残垣。百废待兴之时,吉林省委、省政府就郑重承诺,确保入冬前受灾群众都能有房住,确保入冬前农村倒塌房屋完成重建、损毁房屋完成修复。从8月初开工建设到10月末受灾群众入住,70多个日夜里,吉林省各级干部奋战在一线,用践诺来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灾后重建工作千头万绪,吉林省各级党委、政府把进一步做好受灾房屋重建修复和确保群众入住工作当成了重中之重。在近80天的时间内,各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吃住在施工现场,协助施工单位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掌握进度、加强安全控制。一栋栋新居在各级干部的“严密”监管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建设任务。
建设者的艰辛,党员干部的关心,在吉林省各地一栋栋楼房、一片片安置新区拔地而起,在入冬前已基本实现“确保入冬前受灾群众都能有房住,确保入冬前农村倒塌房屋完成重建、损毁房屋完成修复”的目标。
敦化市大蒲柴河镇“幸福鑫源”受灾群众安置小区在10月25日交付使用。敦化市副市长刘维义说:“敦化市举全市之力为受灾群众建设新居,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市级领导和部门包保援建责任制,不到80天的时间,全市新建1200座安置住房,受灾群众已经陆续搬进新居,大家每个人的脸都是笑呵呵的,我们基层干部的心里更热更高兴。今后我们还要帮助受灾群众解决温暖过冬和生活的困难。”
房暖心更热,我们要用幸福生活报答党和政府
吉林省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71岁的朝鲜族老人金淑子在新居内的火炕烧得热乎乎的,老人忙前忙后地腌着泡菜。她家的新居是按照朝鲜族住房特点建设的安置新居,进屋就是朝鲜族特点的锅灶和火炕。说起自己的感受,这位71岁的老人流着眼泪,反反复复地用朝语说:“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
“洪水来的时候,我们的房屋过水后倒塌了。党和国家给了这样的优惠政策。我们在草房里住了50多年了,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让我们灾后住上了新房子。”金淑子说。
在吉林省桦甸市二道甸子镇暖村新村里,一排排设计新颖的安置房成了当地一景,几位农民围在前来视察的省委书记孙政才周围,七嘴八舌地介绍着对新居的感受。46岁的刘成说:“今年七八亩地的水稻都已经绝收了,明年我们要早早地整一下地,用最好、最多的粮食报答党和政府。我还种了4万袋木耳,明年一定要把损失抢回来。”
一栋栋新居已经是炊烟袅袅,楼房内也是温暖如春。受灾群众在新居内谋划着今后的生活,相信有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承诺,灾害的阴霾将远去,美好、幸福的生活依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