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耶鲁全球化》在线11月30日文章,原题:对抗世界,中国承受得起吗? 极端看法认为,东南亚国家要么追随美国抗衡中国,要么跟后者联手共同对付前者。事实上,东南亚对中国的反应远非这么简单。
从历史上看,东盟成员国与中美均关系紧密,常常或好或坏受到两国冲击。于是这些国家变得非常务实,练就了在两个大国之间灵活周旋的本事。不久前的首届东盟防长扩大会议决定不将南海问题纳入议题,就说明了东盟当前的普遍态度。正如马来西亚防长所言,即便争端升级,东盟的立场仍是通过“非情绪性对话”促进合作。
对文莱、泰国和新加坡而言,由于不直接卷入有关岛屿纠纷,因此保持中立。泰国就表示支持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升级为地区行为准则,主要是以此打消北京疑虑。
这表明,尽管中国在南海主权要求问题上日益咄咄逼人,东南亚仍愿意与之建设性接触,甚至迁就中国。虽然这些国家警惕中国影响力扩大,但同样清楚双方存在的经济纽带。正如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实施显示的,在贸易和投资方面,不仅东南亚依赖中国,中国也依赖东南亚。
中国的和平崛起无疑关系到地区发展和稳定。无怪乎东盟国家务实行事,一面维持与美国的紧密军事关系,一面培养更紧密的对华经贸联系。这是必要的谨慎策略。对中国施压过多或支持美国扮演干涉角色,只会使北京立场趋向强硬。
与美国不同,东盟成员国与中国在陆海接壤,中国在地区的深厚影响力及与地区国家的关系可回溯到数百年前。从地缘战略上讲,中国是个庞然大物。东南亚国家无法回避这一事实。与中国公然对抗的做法行不通。通过接触与合作将中国融入东盟地区的机制,对驾驭这个复兴大国不可或缺。
北京也应注意到,甚至最友好的邻国容忍都是有限度的。例如,尽管中国近年来多次扣押越南渔船,河内却很少批评北京。但越南最近指责中国扣押渔船行为“不讲道理”、“侵害越南主权”。随着与美俄法关系加深,河内摆出日益强硬的姿态。因此,中国若在南海(或其他地方)做出太多不理智行为,最终损害的还是北京自身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