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眉山市推出环保部门与企业“双十承诺”,建立流域治理4个联动机制,辖区内的丹棱县、洪雅县分别被环境保护部命名为全国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和国家级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县。近日,记者一行来到眉山市,调研眉山市环保工作的思路和做法。
十项承诺增强企业自律意识
“我们目前正准备投入3000多万元改进工艺,提前让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排放量达到2011年国家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四川丰华纸业负责人对眉山市环保局相关人员说,“你们放心,既然我们做出了承诺,不管有多困难,一定要把节能减排做好。”
2009年6月,眉山市环保局出台了企业环保诚信承诺制度和环保部门上门服务制度,因为承诺内容各有十条,所以被称作“双十承诺”。
据眉山市环保局局长江昌淆介绍,这十项诚信承诺就是要让企业强化环保自律意识,切实担负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为推进企业兑现承诺内容,眉山市环保局将企业兑现承诺情况划分为3个等级,依据诚信等级采取相应的奖罚措施:对履行承诺、自觉守法的企业,优先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开辟“绿色审批”通道,优先安排环保专项治理资金、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和办理“绿色信贷”;对因客观原因偶然出现超标排污行为且情节较轻的企业,实行初次警告、限期整改等措施,适度加强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频次;对严重违背承诺、不履行环保义务,屡次发生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严格加强监管,加大检查和监测频次,依法采取行政处罚、限期治理、挂牌督办等措施。
眉山市环保系统推行的上门服务企业承诺,同样包含“十项内容”。为让上门服务制度更具操作性,他们还制定了分工表,对口每个企业,市环保局都确定了联络人和联系领导。眉山市规定,由市局领导带领相关人员集中上门服务,每月不少于一次,而相关职能科室则根据工作和企业的实际需要,随时开展上门服务。
四川丰华纸业公司是眉山造纸行业的排头兵,在推行环保诚信承诺后,企业更感觉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在环保部门的协调帮助下,他们筹措了3000多万元资金用于工艺改进。据公司负责人粗略计算,工艺上马后,可从能源节约和减少排放上创造效益,3年之内便可收回成本。
四个联动机制强化环境监管
眉山市地处岷江中游下段,环境监管压力大,但多年来眉山没有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没有因环境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这要归功于眉山市实施的4个联动机制。
一是上下联动机制。主要是眉山市环保局和区县政府、环保局之间的联动。市政府印制了统一的环境安全预警通知。市环保局加强了对全市岷江、青衣江及其支流的水质监测,在对主要流域及其支流的例行监测发现水质异常、可能出现环境安全隐患时,立即填写环境安全预警通知,以市政府名义下发至相关区县政府和环保局,督促指导相关区县加强隐患排查,在最短时间内提出积极的应对措施。
二是部门联动机制。环保部门根据全市工业园区布局,主动提前介入,开展园区本底环境监测,核算环境容量,为市委、市政府和工业集中区科学发展决策提供依据。为此,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投资项目产业引导的通知》,明确进入工业园区的鼓励类、限期类、禁止类项目名录。环保部门将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指南和国家产业政策汇总交给市区县招商部门,供其在引进项目时参考。发展和改革部门在审批和核准项目立项、工商部门在核发营业执照、国土资源部门在批准用地、税务部门在开展税务登记、金融部门在发放贷款、供电部门在批准供电前,都严格执行环保第一公章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度。
三是流域联动机制。眉山市主动协调上游成都市和下游乐山市,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岷江流域三市联动机制,明确了联动工作内容,要求上游发生水质异常或突发事件、可能影响下游时,必须在第一时间通知下游,做好应对和处置准备。同时,下游在水质监测中发现上游来水水质异常,要在第一时间通知上游,由上游地区环保部门开展排查和处置。在岷江三市建立联动机制后,眉山市境内的区县与其相邻的其他区县也相继建立了相应的联动协调机制。
四是流域城市水污染防治友好互动机制。由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8个城市构成了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腹地面积最广、聚集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成都经济区。2010年3月18日,8个城市的环保局局长正式在协议上签字,宣告成都经济区“环保大合作”开启,这是四川省首次“大环保”合作,这标志着四川省各地的环境保护联动已由上下游协作发展到了区域合作的新阶段。
典型示范带动生态县建设
眉山市把生态区(县)建设作为重点,大力推动生态市建设,丹棱县、洪雅县在建设过程中走出了符合自身特色的生态县建设模式,为全市生态建设探索出了有益经验。
丹棱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生态县建设,以“活力、诚信、和谐、生态”为主题,将“生态丹棱、绿色家园”作为兴县、富县、强县之本。在推进经济发展中,坚持走“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发展之路,在农户中推行“两池六改一集中”(沼气池、生活污水湿地处理池,农户改厨、改水、改厕、改圈、改庭院、改入户道路,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创造了推进生态县建设的“丹棱模式”。
洪雅县在生态经济和生态保护方面走出了特色,创造了山区生态县建设的“洪雅模式”,即生态经济强县,生态牧业为龙头,形成生态食品产业、生态磷化工产业、生态茶业产业、生态竹林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生态畜牧业六大生态产业链。
2008年,丹棱县和洪雅县分别被环境保护部命名为“全国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洪雅县国家级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县”。
本文由地方新闻部集体采访,中国环境报报记者 严文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