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祖康(1947~ ),江苏江阴暨阳沙氏第二十世孙。江苏省宜兴市徐舍镇(原邮堂乡)奖坫村人。1947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先后就读于奖坫小学、杨巷中学。197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英语系,进入外交部工作,先后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中国常驻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大使、外交部军控司司长、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的代表和大使,是我国一系列重大军控和裁军倡议的设计者之一,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参与者和见证者。2007年2月被任命为联合国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
沙祖康个子不高,但是用“雄纠纠,气昂昂”来形容他恐怕是恰当的。老沙有着绝大多数外交部干部,确切的说,绝大多数中国人所没有的个性和作派。
沙确实是一个人物。我有时候想,一个男人能够像老沙这样“放肆”地活着,也算是不枉此生。老沙的“蛮横”语录经常在网上出现,实际上,他的位子并不是一个有太多新闻的位子,否则,“沙语录”还会更多。
沙祖康是一名职业外交官,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前是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的代表和大使。
一般人都会认为因为沙的强悍外国人不会喜欢他,而事实正好相反。许多和他打过交道的外国人都非常喜欢他。我想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沙的交流方式。他总是直话直说,坦率的惊人。在交流方式上,他其实更像欧美人。几乎所有的外交部干部在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时候都很谨慎,习惯于讲官话、套话,背口径,特别是一般不直接回答别人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西方的外交官和学者、记者在接触了沙以后都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当然,言多必失。老沙的很多发言也确实有问题,他本人也有一点不可克制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不良倾向”。
为此他也没少挨“敲打”。说老沙官运顺遂,老沙本人肯定不同意。老沙在外交部内部据说人缘一般,唐、李大概都不喜欢老沙。倒是因为军控谈判,一些军方的高层领导对老沙很是欣赏,说他是外交部的“硬骨头”。据说老沙也对江泽民的脾气,江叫他“沙将军”。
老沙不吃亏,吃软不吃硬。据可靠消息,他曾经和美国卫生部长在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的大会会议室外差点打起来,两个人都动了手,互相推搡,美国部长还吃了一拳,因为旁边的人拉架,才没有大打出手。
冲突的起因有不同版本,但大概是因为美国的部长说了一句脏话,老沙一点不吃亏,马上反唇相击。中美两个部长级干部发生如此的冲突,这大概也算两国关系中一件大事。
不过,老沙并不是外交部的另一个“红卫兵”。本质上,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哈佛大学的一个博士生对比研究中国和印度的核武器发展,他的问题是这两个国家几乎同时开始研发核武器,为什么中国成功地成为了核国家,而印度在很长时间里没有成功。
我告诉他,你的这个问题沙祖康一句话就回答了。98年印度核试验之后,沙曾经对印度裁军大使说(大意):“中国和印度就一个区别,我们有毛泽东,你们没有。”的确如此,这不是经济的问题,也不是技术的问题,根本上是领导人的意志问题和贯彻意志的能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