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的2009年,对四川人来说,注定是繁忙而辛劳的一年。全省38个恢复重建重点城镇已全部动工,33个城镇将在今年底完成重建主体任务。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已累计开工项目674个。四川灾区永久性农房已开工重建125.06万户,其中在建22.22万户。开工建设城镇永久性住房14.16万套,占总数的45.16%。灾后恢复重建如火如荼。
灾后的2009年,对四川质监来说,注定是任重而艰辛的一年。据统计,全省灾后重建将消耗建筑钢材3700万吨,水泥3.7亿吨,标准砖2100亿块,砂石10.7亿立方米。大量的建材需求为质监部门把关质量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灾后重建,质量第一。质监系统一定要履职尽责,把质量重建作为灾后重建的重要保障”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时刻,四川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云夏向社会作出铿锵承诺。在全国“质量和安全年”的大会战中,四川质监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以人为本,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标本兼治,打赢了一场又一场建材质量保卫战。
质量重建——
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期盼
灾后建材质量,关系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灾区社会稳定,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密切关注,群众殷切期盼。
灾后重建建材质量,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去年底,党和国家领导先后两次对四川灾后重建建材质量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质检部门要严把灾后恢复重建建材质量关,努力服务于灾后重建大局。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党和国家领导再次强调:要加强对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物资的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中专门对恢复重建工程各参建主体的质量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且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人为降低工程质量的行为做出了具体的处罚规定。
灾后重建建材质量,牵动着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心。省委领导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就灾后重建质量强调:“越是加快进度,越要重视建设质量,不能因为怕花钱就降低标准,不能因为赶进度就忽视质量”。省政府领导要求“密切关注建筑用砖产品质量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保障。请质监部门继续抓好监督管理,及时查处不法行为,依法严惩。务必确保建筑用砖质量,保证灾后重建工程和城乡住房、学校、医院等重要民生建筑物的质量安全。”
灾区重建建材质量,牵动着无数灾区群众的心。在上海援建的都江堰市团结光明小学,工程施工还没有开始,灾区的孩子们就在墙上留言:“感谢上海的叔叔为我们修学校,请一定为我们修建漂亮坚固的新学校。”孩子们的期盼,道出了灾区人民共同的心声。
灾区重建建材质量,牵动着四川质监人的心。作为负责四川建材生产企业质量监管的主要部门,严把建材质量关,应是责无旁贷。以刘云夏局长为班长的四川省质监局一班人,把保质量、促重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头等大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深入灾区一线督促检查,筑起了灾区建材质量安全屏障。
搭建机构——
机制保障建材质量
去年底,根据省政府要求全省成立建材价格、质量、产能供给三个检查组,质监部门牵头成立建材质量检查组,针对质量问题,进行调查核实。随后,四川质监局党组高度重视,迅速召开局务会研究,及时与省工商局、省建设厅沟通协调,成立了以省质监局局长为组长,工商、建设、质监三个部门共同参与的五个建材质量联合检查组,进行实地检查核实。半年来,联合检查组多次深入6个重灾区的10个极重灾县(市)和江油、汉源这2个重灾县(市)调查了解建材质量。采取与基层政府座谈、走访群众、明查和暗访等形式,查看了80余家生产企业,60多个再建工地,近20个经销市场,暗访100余人次。检查组对各地的建材产品质量、价格,以及生产企业的生产情况、市场销售情况、建筑工地建材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组的专家们还把如何辨别建材产品质量、如何使用优质建材、建房过程中要注意的关键点知识,教给了正在进行重建的受灾群众。
同时,省质监局成立了由刘云夏局长为组长的建材产品质量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迅速开展了钢材、水泥、电线电缆等7类主要建材产品专项整治。灾区部分市州、区市县根据工作需要,也都专门成立了以市州(区市县)长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建材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了层层管理、覆盖全面的建材质量监管网络。德阳市开展了“四位一体”的协管制度,市级各部门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在乡镇成立建材专供办,在村社成立建材监督组,监督组内设建材质量监督员,形成了“市特供办+乡(镇)专供办+村社监督组+监督员”四位一体的监督协管体系,为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持。
知识下乡——
科学武装灾后恢复重建
科学重建,离不开知识的武装和指导。为普及建材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升基层政府和企业质量意识,四川省质监局煞费苦心。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时期,省质监局质量处组织建材、建筑等方面的专家奔赴什邡、江油、广元等灾区进行“灾后重建建材产品质量专题讲座”,并免费赠送了由省质监局编印的《灾后重建建材产品质量使用手册》,受到当地政府和各级重建部门及广大企业的极大好评。培训会上,质量专家还教授了建材的正确使用和鉴别方法:“水泥的标号不同,用处也不一样。根据国家标准的要求,强度为32.5的水泥只能用于墙面抹灰和地面处理等工序,不能用来浇筑房屋大梁和修砌承重墙”;“购买水泥要检查水泥有没有结块、包装中有没有颗粒,还应该向企业索取合格出厂检验报告”;“在购买建筑钢材的时候,要向生产企业索要质量证明书原件或加盖了经销企业鲜章的复印件,质量证明书项目齐全”;“如果不清楚水泥、砂的配比,最简单的就是以水泥、砂、水按3:1:0.5的比例来调和。”……
在德阳什邡召开的灾后重建建材产品质量专题讲座上,德阳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李祥福感叹道:省质监局举行讲座很及时、很有用,所传授的知识将帮助我们提高建材产品质量的监管和识别能力,更好地为灾后重建把好质量关。在听完讲座后,什邡一知名建筑公司董事长冉喜均非常激动地说“参加这样的讲座培训,让我认识到了建材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对我触动很大,尤其是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时刻,让我们更进一步增强了质量意识。”他表示在会议结束后就即刻赶回公司,要在第一时间召集全体员工开会,传达今天他所学到的建材产品真假识别技能和质量知识。在绵阳江油和广元剑阁举办的每场“灾后重建建材产品质量专题讲座”都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在结束什邡市的讲座准备奔赴广元时,部分没有领到《灾后重建建材产品质量使用手册》的基层政府代表,都迫切要求一定要想办法帮他们弄到这本实用的册子。
截至目前,包括汶川县等极重灾区的10个县(市)和18个重灾县(市)的建设、质监、教育、卫生、工商、防疫等部门和300多个受灾乡镇的负责人以及230多家建材生产企业、460多户建材经销商、1000多户受灾群众代表等3000余人接受了培训,老百姓识假辨假能力、企业的质量主体意识、各级政府的质量管理意识、监管部门的质量监管意识都已得到明显提升,“质量重建”意识正不断深入人心。
政策帮扶——
恢复企业重建信心
特大地震灾害给四川包括建材产品在内的许多生产企业带来严重的破坏,许多质量检测设备和生产设备都严重受损,为灾后重建建材产品质量的把关带来了隐忧。
为准确掌握和了解灾区建材生产、销售、使用各环节的质量状况,省质监局制定了《灾区建材质量问卷调查表》,发放调查表5万余份,全面了解了企业从生产、销售,到农户购买、使用和政府的监管,以及与建材产品相关的各个方面准确情况。根据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省质监局先后出台了“三项制度”、“两个免收”、“两个特别”为主要内容的优惠政策,积极帮扶省内建材企业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和话语权。
“三项制度”:实行重灾建材企业各级质监负责人定点帮扶联系制度、部门跟踪服务制度、帮扶进度督查制度,继续组织技术服务队走上门,将省外特殊行业专家请进门,从隐患排查、设备检修、仪器检测、人员培训、质量管理等方面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困难。阿坝质监局组织专家技术队伍,分成4个工作小组,来回穿梭在40余家大小砖厂,帮助企业把关出厂烧结砖质量。
“两个免收”:免收6个重灾区建材产品一定期限内的定期监督检验费;免收地震中丢失生产许可证、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产品条码证、计量证书等证件补办费用。
“两个特别”:特别办理灾后恢复重建的生产许可、实验室资质认定、企业代码办理、标准查阅、应急标准制(修)及企业标准备案等相关事宜;特别允许受损迁址或重建企业,保留其生产许可证,到期的7类主要建材产品生产许可和其他涉及许可事项,全部在一定时间内延期。
随着各项帮扶政策和措施的逐项落实和兑现,至今年3月底,已有57家建材生产企业新获生产许可证,20家企业新获得3C认证。“质监一把火,企业过寒冬”。省质监局的系列政策,让四川建材企业真切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质监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