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少的投入装修出最满意的家,这是很多人在家装过程中追求的目标。而减少投入最担心的就是被装修人员在建材上注水分,做手脚。家居建材价格欺诈有哪些常用的伎俩?近日,物价部门对此进行了大揭秘。
1、虚构原价
“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降价前7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前7日内没有交易价格,以本次降价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作为原价。
案例:如一橱柜商家宣传原来每套价格4000元,现价每套为3500元,而其实,这4000元的价格他从来也没销售过,或者原价低于4000元。
支招:有些商家常以抬高原价来揽客,消费者不要盲目相信“原价”,最好货比三家。
2、虚假馈赠
采用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或服务时,没有如实标注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或把假冒伪劣商品作为馈赠品,最常见的就是“买一送一”。
案例:某床品商家在店内打出“买一送一”的广告,但顾客买了该品牌一套床品后,获赠的却是一个靠垫。
支招:在消费前应先了解清楚赠品是什么,是否有“三包”等问题。
3、不履行价格承诺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有价格承诺的,消费者购买时商家却不能兑现承诺。
案例:某饰材商家通过海报或宣传标语向消费者承诺,“地板买20平方米送1平方米”。有消费者购买了之后,对方却并未兑现承诺,并诡称“该地板销售完了”。
支招:购物前不应只看赠品消费,也不要完全相信商家的承诺,最好仔细询问后再消费。
4、虚假标价
标价签、价目表上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或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内容与实际不符。
案例:某品牌瓷砖标称产地为广州,其实产地为其他地市。
支招:对于标签上标明的商品种类,顾客应问清楚、看清产品说明书再决定是否购买。
5、误导性标价
常见的如“零利润”、“最后一件(套)”、“最后一天”等;典型的如“全场5折”,而实际只有一种或者少数几种商品为5折,其他商品折扣为5折以上,甚至没有折扣。
案例:床上用品店标称全场1折,可店内商品大部分不打1折,有的甚至不打折。
支招:购物时对于看好的商品应详细询问明白几折再购买,以免上当。
声音
作为家装企业,它从追逐流行到个性化设计,从流行时尚到风格化认同,里面烙印了太多个人色彩,你把它建成一个标准化的东西太难了。
——— 元洲装饰董事长李泰岩谈装修企业不能扩大原因。
格力电器自己不会生产冰洗产品,但是可以让格力电器的专卖店渠道销售海尔的冰箱和洗衣机产品,这也是一种渠道的互补。
——— 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的表态让格力和海尔正在谋求渠道合作的传闻更平添几分可能性。
墙纸是贴在墙上的,没有“墙”了当然难有销量。
——— 因房产新政的步步收紧,国内墙纸企业销量下挫,瑞宝壁纸董事长张惟刚如此解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