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9月13日文章】题:中国的书写挑战(作者爱德华·滕纳)
作为一名博主,我最惊讶的一件事就是有那么多读者热衷于讨论练书法的利弊。
经过一番探究,我得知,书写不仅在欧美——那里的学校主要教学生把字写得连贯清晰而非美观——是个问题,在有着几千年书法古训的中国也是个问题。
去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汉学家梅维恒(维克托·梅尔)教授在博客中称,如今人们出现了书写困难的趋势,许多人不会用笔写汉字,只会用键盘打字。梅尔教授得出结论说:
“失语症通常是因外伤而突然出现的一种语言紊乱,而与之不同的是,频频看手机带来的损伤是日积月累的。尽管如此,随之而来的耗减丝毫不亚于书写困难(有限失语症)。
“去年,我调查了近两百位使用中文的人,问他们喜欢用什么输入法。他们当中有一半人是专业汉语教师,来自世界各地。约98%的受访者使用拼音输入法,剩下的几个人使用以字形为基础的仓颉输入法或手写输入。
“电脑、普通手机、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是很好的通信工具,但都加剧了中国人书写能力下降的状况,他们急匆匆地依靠字母来读写,而不是直接使用约11种基本笔画、约200个偏旁部首。这是令人担忧的趋势吗?有什么办法阻止熟练书写能力因手机和电脑而渐渐丧失吗?最终用拉丁字母拼写是不可避免的吗?”
现在,另一位学者、肯塔基州中心学院的凯尔·戴维·安德森正和学生一起制作一部纪录片,讲述21世纪书法在中国的命运。根据安德森教授的翻译,著名书法家麻天阔在接受采访时如是总结中国的代沟:
“我知道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通常会上大字(书法)课,小学一般规定每星期至少有两节课练字。初中也有许多课外小组,包括书法班。所以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人年轻时都舞弄过毛笔……但现在,相对而言,十几岁、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更容易提笔忘字。这是因为学校所基于的制度已经从农业型转向以科技为基础的工业型……许多学生的电脑操作技术与日俱增,可是书写能力不断下降。用一堂课来专门练字的做法已经极为少见了。只有少数家长给孩子报名参加课外书法班,大多数家长选择外语。于是,年轻一代当中上书法班的人少之又少,这进一步削弱了我们世代相传的汉字和书法文化底蕴,实在令人担忧。”
麻天阔是从世界范围来看待书写教育的:“就汉字和书法的重要性而言……那套体系和艺术传统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们是中华民族精髓的精神体现和文字表现形式,是人类文化艺术理想的巅峰……汉字和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国的遗产,也是全球文化的核心。”
汉字的处境或许还没到岌岌可危的地步,但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绝不能不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