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9 月16日报道】题:资金问题有可能使建设保障房计划无法实现
一名高级政府顾问说,中国提供保障房——包括从今年起到2015年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可能成本过高,难以持续。
中国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说,尽管2011年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的计划应该能够实现,并产生预期的社会效果,但今后 4年的保障房建设计划能否实现还是个未知数。
他表示,用于建设保障房的土地要由地方政府划拨,而地方政府不会从中赚到很多钱,因为不能像拍卖用于建设商品房的土地那样,将这些土地拍卖给出价最高的竞标者。而且地方政府仍必须为建设保障房以及道路和学校等相关公共基础设施提供大量资金。
摩根大通最近发表研究报告说,要成功实施保障房战略,中国当局必须用各种来源的资金抵消财政压力。
李铁说,如果保障房的大规模建设持续到2015年,在相关计划不作重大修改的情况下,大多数地方政府将承受巨大的财政压力。
李铁警告说,如果现行保障房战略不作任何改变,地方政府就没钱建设公共基础设施,中国的整个城市化进程将因此放缓。而这反过来会耽误外来务工人员获得城市居民享有的各种权利。
【香港《南华早报》9 月16日文章】题:不稳固的基础(作者汉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任荣)
如今,代价高昂的庞大基础设施项目在美国或欧洲已经很少见了。但是,中国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个项目。保障房项目是一个可敬的项目,旨在为中国的较低收入城市居民提供一张安全网。但是这个庞大的项目必须经过慎重考虑,才能实现目标。
作为全世界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建筑工程之一,这项值得称许的住房计划的难处在于具体细节。最大的挑战或许是成本,据估计,仅今年一年的成本就将高达1.3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都是吓人的。(中央和地方)政府预计会贡献其中的大约5000亿元,其余资金将来自私营部门。
政府必须确定这一计划的最佳模式和资本结构。导入私人资本是完全可能的,但是要想具有可持续性,这一模式必须做到在商业上可行。我们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
为了修建如此多的房屋,采取可持续的资金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在融资方面,政府将必须放开限制、采取多种融资形式和工具,以满足不同资金提供者的需要。有趣的是,目前正在考虑为保障房项目成立一家不动产投资信托公司。这样一家公司不仅将减轻政府预算的负担,还将为长期资本提供一个投资机会。
住建部看来也同意这种做法。该部在其网站上的一份声明中说,建设保障房的资金应当通过多种渠道筹集。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正计划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来筹资。
这是好消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保障房项目的进度正落后于原定计划。截至目前,中央政府仅投入了所需1.3万亿元中的1030亿元。还不清楚共筹集了多少私营部门的资金,但肯定少得不能再少了。
除了深圳、上海、江苏和湖南等地的“资金缺口”问题,还存在建设瓶颈的问题。有报告说,在中国最大的 100家房地产开发商中,有70家到目前为止尚未参与保障房项目。
虽然在如何继续推行该项目的问题上看法不一,但我认为,政府应当研究一下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划拨更多的资金,以及如何为房屋建设扩大资金来源。政府还应当采取减税政策,以鼓励房地产商参与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