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返回顶部 关注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您当前位置:参考 >参考消息 >浏览文章

外界猜测中国对美国的报复清单

2011-9-24 11:57:56中国承诺网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

中国“持续加码”抗议美国对台军售,外交部长杨洁篪22日在纽约要求美方撤销售台武器的错误决定,停止对台军售和美台军事联系。“中国怒斥美国”、“中国强烈谴责美对台军售”……世界看到了中国第一阶段的反应。美国触犯了中国的头等核心利益,愤怒的中国会怎样反击美国?很多外电都在分析这个问题。从中断军事交流到暂停领导人互访,甚至抛售美国国债,都出现在媒体猜测的报复清单上。也有分析认为,中国的抗议“雷声大雨点小”,“嘴炮”的成分居多,甚至认为中国政府的反应是“做给国内看的”。与此同时,美国并未停止与中国的冲突,美参议院22日通过公布一项法律草案,计划“对中国操纵汇率的行为采取惩罚措施”。同日,美国财长盖特纳则指责中国侵犯知识产权。《日本经济新闻》评论认为,由于双方都呈现强硬姿态,因此中美预定的“避免绝对性摩擦”的默认游戏规则说不定会崩塌。

 

中国不会什么都不做

 

据美联社报道,到美国纽约参加第66届联大一般性辩论的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于22日接受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邀请,发表有关中美关系的政策性谈话。他再次重申台湾问题事关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因此是中美间最敏感的核心问题,美国作出军售给台湾的决定,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平统一的大业,也违背了美国自己的承诺。杨洁篪说,美国应该认清军事武器售台的高度敏感和严重性,立即撤销这个决定。

 

法国《诺曼底新闻》的文章称,中国官方的反应比预料的要快和激烈得多,21日当晚外交部副部长就召见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提出强烈抗议,当天外交部、国台办和国防部都作出强烈反应,随后杨洁篪部长也加入其中。文章认为,中国的愤怒究竟会表现到何种程度,要看未来几个月一系列中美军事交流项目能否如期推进,上次中国的愤怒导致中美军事交流中断近两年。

 

法国《新观察家报》的文章称,中国对美国对台军售的反应近日呈逐步升级态势,从敦促取消错误决定,到直接表示“美国将不得不为其行为付出代价”,这也许意味着中美之间好不容易恢复的双边军事交流又将趋冷,从中方近日的表态看,双边军事交流的降温应不可避免,需要关注的是这种降温幅度将有多大。文章认为,中方作出较强烈反应的目的,或许并不仅仅在于这些军售的项目和内容本身,而是释放一个明确的信号,即在这一问题上不要罔顾中国的态度。

 

“现在是中国抛售美国国债套现的好时机。”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专家建议。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庞大的美国公债持有量是决策者和一些华尔街分析师的主要担忧,他们认为这令中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对美国拥有了过大的权力。每当中美之间发生政治摩擦时,中国就会威胁大量抛售美债。随着汇率操纵问题升温,或者若美国国会不顾中国强烈反对通过对台军售提案时,中国可能会故伎重演。美国传统基金会研究员德里克·塞斯尔说:“中国人可能会再掏出枪来,逼迫美国就范”,“如果走到这一步,中国至少会出言恫吓,并把它(抛售美债)和台湾联系起来”。

 

也有外电认为中国政府的反应不会太大。《纽约时报》22日的文章称,对台军售引来中国“愤怒而熟悉”的反应。美国对台军售激起中国的愤怒反应,中国报纸社论指责奥巴马政府的“背叛”,外交部则警告此举会严重损害两国关系。白宫官员周三证实,对台军售引起北京方面似曾相识的反应。长期以来,北京一直将对台军售看做是对其主权的蔑视以及尊严的践踏。“这是一项老规矩,所有人都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亚特兰大的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表示,“他们跟随一个脚本而行事,进而期待着这件事件降温,他们就能像往常一样继续营业。”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23日对《环球时报》说,从近几日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的表态来看,中国不会什么都不做。在军事安全领域,暂停或部分暂停中美军事交流恐怕在所难免。

 

中国不会拿台湾问题做交换

 

台湾《联合报》23日的文章说,美国对台军售确定只有F-16A/B升级案,并未踩到中国大陆的“红线”,中美关系不致大幅倒退。文章说,美中两国存在既斗争又合作的格局,美国这次并未踩到中国大陆的“红线”,双方关系再怎么龃龉,还是得继续走下去。一阵动荡后,就会恢复正常。文章认为,美国是超级强国,面对多年来的军售问题,中国大陆根本无力阻挡美国的行动,但随着中美关系深化,美国已日益重视中国大陆的反应,选择以何种武器、何种方式平衡两岸军力,变得更加复杂。

 

“美国之音”报道也试图把焦点放在美国没有售台新的F-16战机上,并说“亚洲国家由此认为中国影响力增加”。报道援引菲律宾国防部长加兹明的话说,中国大量持有美国国债,对美国财政稳定造成威胁,让美国在考量售台武器的决定上受到限制。但也有学者认为,即便中国影响力日增是不争的事实,不过中国仍然面临内外许多问题,目前情势尚未达到中国想要挑战美国的程度。

 

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的文章说,“中国对美就台湾的行动保持克制”,没有像上次2010年1月美国宣布武器售台计划的翌日,立刻单方面中止双边军事交流。文章援引学者的分析说,中国的反应是“出奇的温和”,相信美国和中国事先已达成某种程度的妥协。文章认为,中国和美国按计划要于年内在亚丁湾举行联合反海盗演习,所以两军关系受到的真正影响将会在接下来几周、几个月变得明朗起来。

 

美国《旧金山编年史报》称,中国“减弱”了针对美国对台军售问题的反应。尽管北京做出强烈的口头抗议并暗示再次中断军事交流,但是华盛顿决定为台湾改装更新其F-16喷气战斗机将不会产生多少消极后果。在美国宣布最新的对台军售之际,美中双方都寻求双边关系稳定,因为美国将迎来总统大选。

 

但时殷弘认为,中美关系包含的问题很多,中国不希望过多地损害中美关系大局。而对台军售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重大局部问题之一,关系到中国头等核心利益——台湾问题,中国不会拿来做交换。彻底解决对台军售问题,首先取决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如果中国越来越强大,美国则会有所收敛。其次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坚韧不拔的斗志。

 

美国援台也抗不住北京

 

美国对台军售在岛内引发的也不全是赞扬声。台湾《联合报》的评论说,美国政府拉着台湾为其不卖F-16C/D的决定背书,马英九全力配合演出,全然不顾“单靠升级案无法满足台湾空防需求”的事实,怪异的氛围隐约透露台湾面临的战略困境,也显示马政府处理这次军购案同样是基于政治考虑。

 

实际上,台湾向美国买军火被很多分析认为是花钱向美国表忠心的政治作秀,因为靠买武器根本无法保证台湾的安全。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美国宣布对台军售之际,新加坡前内阁资政李光耀表示,台湾无论是否得到美国援助,都将无法抗拒中国大陆拉力,因为中国大陆视台湾回归为不可动摇的目标。台湾“中央社”评论说,李光耀这简短几句话,“点出中美台三方现实政治的一面”。

 

美国和台湾都有分析把同样的结论放在中国大陆身上。美国《旧金山编年史报》援引中国问题专家加布·柯林斯的分析称,中国反应激烈是出于阐明自己观点的合法性。在此问题上,总会有不停的怒斥和威胁,但是他们也知道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外交关系,因此激烈的话语并不会给双方关系带来重大损害。

 

台湾《旺报》23日评论说,中国大陆的三大部门是各司其职的单位,喊话属于“正常能量释放”,而且两三个月前,中方就已掌握美国对台军售的态度。因此,大陆官方声明的意义,“对内交代”远比“对外放话”强烈。台湾“东森新闻”的分析说,北京对美国的抗议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很多专家认为,其中“嘴炮”的成分居多。

 

这显然是对中国大陆立场的误读。时殷弘说:“对台军售问题不是摆姿态的问题,也不是可以交换的问题。反对美对台军售,中国具有重要的法理立场、政治立场和战略立场”。他认为,目前完全实现《八一七公报》的困难比较多,时间会比较长,但是反对美国对台军售是中国根本立场。

 

时殷弘同时表示,邓小平在约30年前大智大勇成就《八一七公报》,现在的中国比那个时代强大很多,但是对于为什么我们还无法使其在任何程度上得到履行,我们难道不应该从过去吸取一些经验教训吗?任何客观原因都不能解释,我们应该反思。

 

中国军事问题专家彭光谦对《环球时报》说,中方应该根据对等原则,让美国在对台军售问题上得不偿失。资本家是追求利润的,骂不疼也打不疼它,就只能让他在经济上有所损失。应该让相关企业从对台军售中获得的58亿美元“打水漂”。第二要根据联系原则反制美国,把对台军售巧妙地与其他问题挂钩。第三要根据不吃亏原则。不过,彭光谦认为,对台军售是美国的一张牌,我们一定要回击,但是不能把我们所有的牌都出光了。

 

中美关系进入新的冲突期?

 

就在中美因对台军售问题发生冲突之际,美国又在其他战线另启事端。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美国的一些参议员22日公布一项法律草案,计划对中国操纵汇率的行为采取惩罚措施。如果法案得以实施,美国财政部将更难避免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这将会引发对中国的制裁,并使得美国公司更容易要求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推动这项法案的民主党参议员布朗称,这项法案意味着,美国政府将不能在强硬对待中国的问题上拖后腿。预料法案将在10月提交参议院表决。

 

美国财长盖特纳22日也抨击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据路透社报道,盖特纳在华盛顿一次论坛上说:“他们(中国)纵容经常性窃取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未大力保护知识产权,而这是所有负责任的经济体需要逐步做到的。”路透社说,盖特纳此次表态罕见的直接,表明美国官员对中国的不满情绪。

 

日本NHK电视台评论称,中美关系重新陷入冷却状态的可能性很高。

 

《日本经济新闻》评论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美将会呈现出“双方尽量避免绝对性摩擦,以便以改善关系为前提进行交涉”。但由于两国呈现强硬姿态,因此中美预定的“避免绝对性摩擦”的默认游戏规则说不定会崩塌。

 

本报驻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特约记者李勇李珍孙微青木●本报记者段聪聪

关键字:
作者:admin 来源:环球时报
0% (0)
0% (10)
上一篇: 谁是第一国宴用酒
下一篇:中美力避爆发“破坏性冲突”
0
 
合作伙伴: 承诺返利商城 幸福联盟 百度搜索 谷歌搜索 今日新疆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