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李燕端。南都记者周勇进摄
德班气候大会一个关键议程———绿色气候基金的设计问题开局不利,再加上此前几天,加拿大官员退出《京都议定书》的表态,德班弥漫着一种悲观的气氛。
这次德班气候大会不会有什么结果———很多人这样说。这次大会将如何克服尖锐的对立,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上取得进展?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将作出怎样的努力来挽救《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中国的立场如何?对德班气候大会有怎样的期待?
昨天,南都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对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李燕端进行了专访。李燕端表示,德班气候大会的成败,关键看能否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达成协议。发达国家政治诚意决定着德班大会的成败。发展中国家将努力争取在德班根据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取得全面、平衡的成果。希望在谈判进程中找到一种妥协的方法,挽救《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发达国家政治意愿下降
南都:作为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你怎样看德班气候大会?
李燕端:我们认为德班气候大会是继坎昆之后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气候变化仍然是各国十分关心的议题,但比起前几年,很多国家对气候变化的关注程度有所下降。这有两个原因,应对气候变化没有出现新的技术之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减排,这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发达国家,包括欧洲国内经济仍未度过危机,他们急于解决国内的问题。这使得欧洲无力领导气候变化的谈判进程。
其次,发达国家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政治意愿在进一步下降,它已经不是他们政治议程中的优先议题。发达国家对在上世纪90年代建立起来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制度和法律原则,采取一种怀疑或否定的态度,想用一种新的条约来取代现有的制度框架,模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界线,否定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这两个原因使得气候问题谈判进度大大放缓,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难度增大。
南都:11月30日,各方就绿色气候基金争论得很激烈,这种激烈交锋或许意味着接下来第二周的谈判会很艰难。在接下来的谈判中,你有什么期望?
李燕端:这次气候大会是在发展中国家举行,尽管面临很多困难,发展中国家还是决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德班取得全面、平衡的成果。这些成果最主要包括:首先要有《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为什么要坚持?它体现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体现了一种公平原则。其次,是发展中国家关心的资金,适应和技术转让的议题上取得进展。
南都:这就是中国的立场?
李燕端:我们的立场是非常清楚的,就是要坚持公约和议定书所确定的制度和原则,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则,坚持公平的原则,坚持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在哥本哈根协议和坎昆协议的基础上,在德班取得全面、平衡的进展。
尽最大努力挽救第二承诺期
南都:美国想要一个对世界所有主要经济体都有约束力的协议,并以环境完整性作为一项理由,你怎样看环境完整性问题?
李燕端:巴厘路线图已经解决了环境完整性的问题,根据巴厘路线图,公约附件I中的发达国家,同时又是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的国家,应当在京都议定书下承担减排义务。像美国这样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应该在公约下承担与其他发达国家可比的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要在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的支持下,自主采取减排行动。这就解决了整体性的问题。实际上,在哥本哈根大会后,各国都做出了自己的承诺,目前根据有关计算,发展中国家的承诺超过了发达国家。
南都:但目前的矛盾似乎很尖锐,在没有达到它的条件之前,美国不肯签订有关强制性减排协议,“伞形集团”的其他国家也不认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该怎样调和这种矛盾?
李燕端:应该说,德班气候大会的成败,关键是看能否《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达成协议。现在据我们了解,在第二承诺期问题上,欧盟还是愿意考虑。所以,哪怕有一线希望,“G 77 中国”都会努力去维护公约和议定书所确立的制度。我们要努力来达成第二承诺期,并在发展中国家关注的议题上取得进展。
南都:《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在2012年底失效,欧盟提出,让其他所有国家加入到一个新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当中,实行“单轨制”。希望在2015年之前就新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框架形成文本。在这次大会上,第二承诺期如何取得进展?
李燕端:发展中国家在做最大努力,还在维护《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原则。尽管形势非常严峻,尽管一些发达国家的政治意愿大大下降,但是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完全放弃,这种努力并没有结束。
南都:能找到一种折中的办法,还是会形成僵局?
李燕端:我们努力想办法来挽救第二承诺期,在做最大的努力。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我们希望,能在这种谈判进程中找到一种妥协的方法。
中国没有回避责任
南都:西方国家有人认为虽然中国在应对气候变暖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但是中国应该在这方面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前不久奥巴马访问澳大利亚时曾表示,在德班,发达国家将会要求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和印度承担减排义务。你对此有何评论?
李燕端:有几个问题必须要弄清楚,今天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发达国家在近200年的工业化过程中,无节制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现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大部分是由发达国家排放的,发达国家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这是公约确立的原则。一些发达国家在人均G D P达到4万美元的情况下,仍然在无节制地排放二氧化碳。相反,发展中国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排放是正当的权利。拿中国来说,我们还处于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必要的排放是正当,合理的。我们的人均G D P只有4000多美元,但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发达国家要求发展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我认为不公平。
但是,像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从来不回避自己的责任。我们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温家宝总理向世界各国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 D 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实现了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比2005年 下降19.1%,减少了近1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有13亿人口,又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我们的能源结构又是以煤为主,我们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应该说,中国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在透明度上没有问题
南都:但有些批评的声音认为,中国减排行动的透明度不够,减排量化指标不透明。
李燕端:中国在国际谈判中对透明度问题是不存在问题,只要发达国家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的承诺,并在具体机制的设置上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减缓行动的透明度上,根据哥本哈根和坎昆协议,发展中国国家利用本国资源自主采取的行动的有关相信要接受国际的磋商和分析,而磋商和分析的基本原则是尊重主权、非侵入性、非惩罚性。中国在遵守有关协议,我们在透明度上不存在问题。
南都:有专家表示,2020年以后中国有可能要承担减排义务。中国准备什么时候接受这样的国际责任,承担有法律约束力、可核查的减排?
李燕端:温家宝总理向世界各国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 D 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并把这一目标作为十一五和十二五计划,由全国人大通过,这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战略选择。
南都:最后一个问题,你认为德班气候大会最好的结果是什么?最不希望看到的是什么?
李燕端:我们希望,按照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坚持公约和议定书的规定,坚持双轨制,在德班取得全面、平衡的成果。会议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也是我们尽最大努力来避免的。
南都特派记者周勇进 发自德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