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撰文重申“现阶段四大国有银行国家持股比例还是太高”,而汇金刚刚于4月9日完成了第四轮增持行动。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与此前四大行公告大股东汇金完成增持行动并承诺在某段时间内继续增持不同,此次公告没有了汇金继续增持的承诺。在汇金不再承诺的情况下,A股将会呈现什么走势?
而来自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了138万亿。而据刘士余提供的数据,银行将再患资本饥渴症,仅仅5家大型商业银行,明年资本缺口或达到405亿,而到2017年,资本缺口累计将达1.66万亿元。那么,银行股会再向市场抽血吗?实际上,中行已宣布,将发行不超过600亿的创新资本[0.00%]工具。
汇金不再承诺
刘士余是在谈“未来十年中国金融业发展与风险控制”时表述“国有银行国家持股比例过高”这一观点的。他说,要把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推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必须在运动员的体质训练上下大工夫,即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现阶段四大国有银行国家持股比例还是太高,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还远远没有达到真正的公司治理的境界。
实际上,这不是刘士余第一次表述这一观点。3月18日,他即在“2013首届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中国峰会”上表述称,未来10年,在国有资本提高利用效率上,国家在国有银行中的持股比例还是太高。当时即有分析认为,刘士余的言论似乎暗示国有大股东汇金有意逐步减持国有银行股。
而市场也对此议论反应激烈。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3月18日,工、农、中、建四大行A股和H股集体下跌,除中行A股跌1.68%外,其余跌幅均超过2%,从而拖累A股和H股股指大跌。
不过,时隔月余,刘士余再发表这一观点时市场反应已经冷静了很多。5月2日,上证综指仅微跌0.17%,而5月3日,在欧洲央行降息0.25%、RQFII细则出齐、2000亿额度将开闸放水等消息的影响下,上证综指再次拿下2200点,取得1.44%的涨幅。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认为,汇金于4月9日履诺增持了四大行,刘士余的言论只是理论层面的探讨。
本报记者也注意到,汇金前四轮的增持行动均在现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任中投、汇金董事长的任期内。可查资料显示,2008年7月,楼继伟被任命为汇金董事长。当年9月24日,汇金宣布了第一轮增持,对工行、中行、建行各增持200万股,并承诺在一年内继续增持。
2009年9月27日,工行、中行、建行均同时发布公告,称汇金已经履行承诺于9月22日完成了第二轮增持。此后的2011年10月10日,汇金再次完成对工行、建行、中行的增持,于2010年7月15日刚上市的农行,此次也进入到汇金增持行列。在获汇金增持的同时,四大行公告中均表示,汇金拟在未来12个月内仍将以自身名义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股份。2012年10月12日,汇金宣布完成上轮增持承诺,并再一次承诺在未来6个月内继续增持行动,这就是于今年4月9日完成的第四轮增持。这期间,作为汇金董事长的楼继伟,已经于3月16日被任命为财政部部长。
某资深市场人士曾表示,汇金之所以对继续增持四大行与否保持缄默,很可能是在观察市场的变化态势,尤其是未来IPO核查完成并重启后市场的表现。长期以来,汇金的增持不仅仅是在守护四大行,更多的是在向市场展现国家队资金和管理层对于市场的呵护之心。
另有业内人士则用“没有态度有时候也是一种态度”来评论汇金的这次“不再承诺”。
资本缺口持续显现
在汇金不再承诺继续增持的情况下,若按照刘士余的测算,仅工、农、中、建、交五大行明年即将面临405亿的资本缺口,银行股会继续向股市抽血吗?
4月26日,中国银行[1.05% 资金 研报]公布一季报的同时也发布了关于发行不超过600亿人民币的减记型合格二级资本工具的议案,可用于补充商业银行的资本,有效期至2015年12月31日。而更早一些时候,工行、建行也都发布公告称,各将分别发行不超过600亿的减记型合格二级资本工具,其中工行在2014年实施,建行在2015年12月31日前完成。此外,招商银行[2.07% 资金 研报]将在2014年6月前、平安银行[4.34% 资金 研报]将在未来3年内各自发行230亿、500亿的减记型创新工具。如此一来,在未来3年内,仅这5家银行就会实施高达2530亿元的再融资。
此前,银监会在下发的11号文中提出,将重点推动二级资本工具的试点发行工作。银监会国际部主任范文仲在最近的媒体通气会上表示,已经成立小组积极推动创新二级资本工具的不断发展。
这些其实都源于在2013年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依靠外源融资(资本市场)的资本补充机制可以短期内缓解资本金的压力,但长期必须通过内部积累建立新的资本补充机制。”刘士余撰文指出。
而在此局面下,创新性资本补充工具则成为了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捷径,同时银监会也在积极推动创新性资本补充工具的落实。
也正是各方面的压力,使得最近几年再融资轮番上阵的商业银行,再次抛出600亿元的创新工具融资的公告。而随着商业银行资本压力的不断累积,今后银行再融资或许会不断冲击投资者的眼球。
“不仅是规避监管政策,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金融创新才能够激起中国金融市场的活力。”一位银行人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