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Chinese Food》视频图
MV中的女孩也最喜欢中餐
MV中用了不少中国文化元素
“我爱春卷,我爱馄饨……我爱中国菜,不骗你哦!我爱米饭,我爱炒面……” 近日,一首名为《Chinese Food》(中国食品,一般指中国菜、中餐)的歌曲在网络上爆红,该视频上传到YouTube(国外网络视频网站)仅四天时间就有超过850万的点击量。由于其歌词十分直白、旋律简单,被不少网友戏称为“洗脑神曲”。
昨日,这首“神曲”的创作者Patrice Wilson(帕里斯·威尔逊)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之所以制作这样一首歌主要出于他对中国食物的喜爱,而对于MV(音乐视频)中出现的和服等“非中国元素”,他则解释称并非不懂中国饮食文化,“因为我觉得中国食物是被全世界的人所享用的,所以我想把不同的文化融入进这支MV之中。”
缘起:走到哪儿都有中国餐馆
我要为中国菜写首歌
“当初想到制作这样一首歌曲,主要是因为我在全世界各地旅游的时候,无论走到哪儿都能发现中国菜,所以我决定为它写首歌。”
威尔逊表示中国菜是他的最爱。我去年夏天过生日的时候写了这首歌。创作这首《Chinese Food》的时候,我觉得其他人也可以感受到我对中国食物的热爱。无论我走到哪里,总能找到一家很棒的中国餐馆,在我看来,它是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食物。我觉得馄饨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食物,酸辣汤、西兰花炒牛肉和春卷也很棒。”
为挑选《Chinese Food》的演唱者,他曾进行过一次大范围的试音,有 3名女孩留到了最后。“但是我觉得她们身上仍然缺乏了一些我想要的元素。"歌曲最终的演唱者Alison Gold(艾莉森·戈德)曾和威尔逊有过合作,“她身上那种超凡的个人魅力很符合这首歌的气质,此外她最喜欢的也是中国菜,所以我觉得她和这首歌太合拍了,最后决定找她来演唱。”
艾莉森对此表示,“中国菜是我的最爱,我们家人几乎每周都要去一次中国餐馆。”
释疑:中餐被全世界人享用
我想把不同文化融入MV中
威尔逊自己创作了这首歌曲并担任MV的导演,据他介绍,拍摄这支音乐录影带只用了两天的时间。
“这支MV实际上是在一家蒙古餐馆拍摄的,我们事先曾问过当地一些中国餐馆可否拍摄,但都被拒绝了,所以我们找了一家蒙古餐馆,希望能营造出中国餐馆的感觉。”
MV后半段,艾莉森和她的小伙伴们竟然穿上日本和服跳起了舞,有网友笑说,中国菜、日本菜、韩国菜,欧美人根本分不清。对此,威尔逊解释道,“我知道和服属于日本文化,但我想把不同的文化融入进这支MV之中,因为我觉得中国食物是被全世界的人所享用的,比如你在日本也可以找到中国餐馆,所以我才在MV中融入了其他文化元素。”
而艾莉森也称,“我知道中国食物和其他亚洲食物的区别,比如春卷、炒面、馄饨和炒饭之类的都是中国食物,而像寿司之类的属于日本菜系。”
回应:坚持“洗脑”路线
新作品和华裔合作
曾创作过《Friday》等“神曲”的威尔逊坦言,“我喜欢创作一些具有‘洗脑’功能的歌曲,就是你听过一遍,脑海里一整天都会回想它。”对此,演唱者艾莉森也很赞同,“这首歌的旋律朗朗上口而且十分有趣,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整天都在唱,这种感觉实在很妙。”
“现在的流行歌曲特别多,如果我的歌曲能被人们整天哼唱,我觉得它就是成功的,这首《Chinese Food》甚至登上过美国billboard最热歌曲排行榜的第29名呢!”
目前,威尔逊已经着手准备他的下一支作品。“我现在正和 Grace Liu(华裔)合作我的下一支单曲,明年 1月份的时候可能会和大家见面,我相信这支新作品还会给大家带来惊喜,希望它可以在中国市场最先发布。”
记者观察
美式中国菜改良 向披萨靠拢
随着歌曲《Chinese Food》走红,让我们也见识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菜是什么样的,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美国有两种中餐,分别是专门做给中国人吃的中国菜,和专门做给美国人吃的中国菜。一位在纽约念大学的吉林男孩小朱就表示,“这就如同川菜到了北京也被改良成适合北京人口味的‘川菜’了,我们中国人即便去了美国,也不喜欢这种‘美式中国菜’,酸不酸甜不甜的,怪得很。” 因此他更愿意去真正的中国餐馆,或者自己烹调。
不少美国中餐馆为了拓展市场,不得不因地制宜,改良传统中餐,形成甜中兼酸的口味特点。
“洛杉矶有家著名的台湾餐馆,那里的山西面条,既酸又甜。”小朱的同学路易,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就表示,美国流行的中式快餐就和中国人眼中的麦当劳、肯德基差不多,但他们也知道那不是真正的中餐。“中美两国烹调方法很不同,所以真正的中国菜并不能适合大多数美国人的口味。所以现在美国很多的中国菜都有点向披萨的味道靠拢的意思,酸、甜,味道很浓。”路易说道。
在美国很多地方,中餐馆的普及程度类似于快餐店,宫保鸡丁等菜式在中餐中非常常见,但却并不是美国人的最爱,而像春卷、饺子、汤包等主食和点心则更受认可。
链接
Patrice Wilson(帕里斯·威尔逊)是一位尼日利亚籍职业歌手和歌曲创作人,2001年搬至美国居住生活。2011年成立PMW(Pato Music World)音乐制作公司,致力于挖掘、包装新兴歌手和音乐人。代表作有《星期五》、《感恩节》和《中国菜》等歌词直白、旋律简单的歌曲,他通过将音乐录影带上传至YouTube等网络平台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网友关注。
专家解读
歌曲走红和多重因素有关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认为,这首歌符合当下时兴的“口水歌”的特点,旋律、歌词通俗,迎合了大众心理。“但它的红,到底是因为歌曲本身,还是歌词带来的影响力,可能要因听者而异了。比如《江南STYLE》,就偏重的是舞蹈,若没有舞蹈,光是 歌曲旋律和歌词,可能就不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如此的流行。”喻国明不否认歌曲的走红还和中国文化在全球影响力的增强有关。“中国文化正在不断融入世界大家庭中,中国饮食等元素与西方人的心理、文化产生共振,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叶敬忠看来,这首歌在国内外的走红原因还存在差异。“对外国人而言,中国菜的多样化让他们感到新鲜,外国人也可能是因为喜欢歌曲本身的旋律而去传播它;但对于中国人来说,歌词关于中国食物,更易引起人们的触动,继而在脑海中产生共鸣,比如当人们烹调中国菜的时候可能会联想起这首歌。”